在不懂酒的情况下,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判断葡萄酒的好坏,而那些看起来更贵的酒就刚好戳中了消费者的心理。
享用一款更贵的酒总能给人们极大的满足,即便这款酒并无任何出彩之处。而以下这些常见的“贵酒”,你曾迷信过它们吗?
国人送酒好面子,总觉得酒瓶重的葡萄酒更拿得出手,品质也越高。但其实并不是这样,葡萄酒瓶的形状和大小与不同的产区和国家有关。
智利就习惯用上宽下窄的重型瓶灌装葡萄酒,而波尔多、勃艮第名庄酒的酒瓶虽然不重,可品质却很高。在国产酒和很多OEM上就更不用说,“品质不够装备来凑”,依据瓶子重量来判断葡萄酒好坏是完全不科学的。
葡萄酒瓶底凹槽与质量的关系源于一段历史。在葡萄酒酿造水平并不发达的时候,很多酒在陈年过程中会出现沉淀,这些沉淀会慢慢聚集在瓶底的凹槽中,于是陈年潜力越强的葡萄酒,其凹槽也会越深。
但在如今,葡萄酒在装瓶前都会过滤,保证它在货架期的稳定性。这样一来,瓶底的凹槽也没有了作用,与葡萄酒的质量更没什么关系了。著名的路易王妃香槟就是平底瓶,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卓越质量。
在葡萄酒拍卖市场中,大瓶葡萄酒确实更有吸引力。10升以上的大瓶酒不易挪动,储存更佳,与氧气接触更少,陈年潜力也更强,因此,这些大瓶酒往往价格不菲。
可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大瓶酒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,我们在超市和酒铺中能见到最大的瓶子也就是3升,而这也是商家为了满足“多人食”的需求而制作。它们不具备大瓶酒的优势,自然也不用提质量更好这一说。
随着82拉菲在国内掀起的风潮,很多商家都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酒与拉菲沾上光。凡是拉菲集团的酒庄,无一不在中文背标上注明自己与拉菲不一般的关系;而大把的贴牌酒,也想尽方法让自己的中文名带上拉菲的字样,这也造成了国内拉菲一抓一大把的现象。
对于这些酒,如果确实不是拉菲集团出品的,没有五支箭的标识,很可能就是想要“蹭亲戚”的贴牌酒。这些酒质量如何,可不能根据名中的“拉菲”来判断。
俗话说“酒是陈的香”,这话放在葡萄酒中还真不适用。和人一样,葡萄酒是有生命周期的,当过了特定时间后,葡萄酒也会走向衰弱。一般来说,世界上90%的葡萄酒适饮期都在1-2年内,只有10%左右的葡萄酒才具有5-10年的陈年潜力,而只有剩下1%的顶级葡萄酒才会在10年后到达品质巅峰。
而我们平日里在超市、小酒铺上买的葡萄酒,基本都是餐酒级别,没有陈年潜力。这些上了年纪的餐酒,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生命力,没有任何饮用价值。
虽然不少好酒都经过了很多年的橡木桶陈酿,但橡木桶陈年与葡萄酒的质量仍然没有直接关系。
葡萄酒有各种风格,对于以果香为亮点的新鲜型葡萄酒,橡木陈年和橡木风味反而会破坏了葡萄酒最诱人的那一部分。
此外,虽然橡木桶能为葡萄酒提供更复杂的风味,但这都是基于橡木味和酒中果香相互平衡的基础上。没有果香,只有橡木味的葡萄酒充其量是一碗木头汤,并不能算作什么好酒。
橡木桶只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一个工具,用不用、怎么用,是由想要酿出的葡萄酒的风格决定的,我们不能一味的说,经过橡木桶陈年的一定就是好酒。
蜡封葡萄酒,看起来十分高端洋气,成本也不低。这种封瓶方式确实可以更好的阻绝空气,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,采用蜡封的葡萄酒很多都是品质突出且具有陈年潜力的。
但在如今封瓶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,坚持蜡封的酒庄大多只是为了致敬传统,或是单纯让自己的酒更别具一格。
然而,正是因为看起来“贵”,不少酒商也开始动脑筋,将其发展为独特的营销手段,刻意用蜡封去包装自己的葡萄酒。因此,我们在对待蜡封酒时,还是要理性的判断,避免掉入生产商的“陷阱”当中。
或许是由于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数量实在太多,人们并未产生“软木塞一定是好酒”的印象,可“软木塞比螺旋塞好”这一观点,可是深入人心。
虽然国人对软木塞总是偏爱有加,虽然软木塞成本确实略高,虽然波尔多一级庄都用了软木塞,但这与软木塞的葡萄酒更好没有一点关系!
奔富作为澳洲酒王,经常用螺旋塞封瓶;而不少不知名的OEM(贴牌酒),为了博消费者喜爱,恨不得用十个软木塞来证明自己是好酒。即便贵如玛歌,也曾在2012年做过螺旋塞的试验,如若成功,会考虑将软木塞更换为螺旋塞。
如果不是购买需要长久陈年的名庄酒,纠结螺旋塞和软木塞是毫无意义的。仅仅单纯靠软木塞和螺旋塞就判断葡萄酒的好坏,对葡萄酒也太不负责任了。主页光辉娱乐-怎么提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