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途娱乐平台-招商主管行业,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最差的一年。这一年,无论是进口葡萄酒还是国产葡萄酒,都延续了
不过如今来看,这种认知还是过于幼稚了。这就好比老师们常说你们这届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,那是因为还没有迎来下一届。
这个数据什么概念呢?同比2022年(1-10月15.9万千升),继续下滑30%。同比最高点2012年(1-10月109.3万千升),下降约90%。甚至于,同比本世纪初期(2000年1-10月13.9万千升),都下降了20%。
那么这种时候,葡萄酒龙头张裕A(000869)、中信尼雅(原中葡股份,600084),又将如何破局?或者说,还能否破局?
张裕是葡萄酒界妥妥的老大哥,始创于1892年,由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。这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。
如今,葡萄酒已不再是新鲜玩意儿,但时至今日,葡萄酒仍然表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。
一方面,葡萄酒行业自身层面,价格体系混乱,而且葡萄酒文化也并未走进大众。
这一点,相信大家都有感触,下至几十几百,上至天价,都叫葡萄酒。至于个中差别,又有多少人能够品鉴出来?对于外行人来说,想要尝试,恐怕都怯于购买。
另一方面,葡萄酒又要承受白酒、啤酒等各种品种的挤压式竞争。2016年葡萄酒的市场份额还可达5%,到2020年则只剩下1%。
综合导致,葡萄酒过了渗透阶段后,产销量逐渐进入瓶颈期。近几年,更是急剧萎缩,甚至有种逐渐被挤出中国市场的趋势。
从数据来看,张裕已连续十多年收入萎靡。2023年仍然延续了疲软之势,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0.35%、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8.05%。
不过,同样生产葡萄酒的中信尼雅却一反常态,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.81%、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7.27%。与行业的走衰、张裕的颓废,形成鲜明对比。
中信尼雅,这个名字是前不久才刚刚更名而来的。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它的另一个名字:中葡股份。或者说,*ST中葡。
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,中信尼雅都处于*ST阶段(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)。2017 年度、2018 年度,由于连续两年亏损,中信尼雅被披星戴帽;2019年,好不容易净利润转正摘星;2020年却又再度亏损,且营收低于1亿,又变成了*ST。
不仅如此,中信尼雅还承受着外部压力,其控股股东中信国安被破产重整。2023年,中信尼雅实控人由财政部变更为了中信集团(国务院100%持股)。
新管理新气象。如前所说,2023年中信尼雅业绩大幅增长。只是仔细看,这一轮增长,其实很大程度要归功于2022年较低的可比基数。
2020年的中信尼雅,因收入不足1亿险遭退市。2021年中信尼雅绝地反击,营收暴涨129%。但2022年营收却大幅下降32.61%(同期张裕营收降幅只有0.86%)。尤其是拉出销量数据来看,2022年,中信尼雅批发代理渠道销量减少了一半。
这就不禁让人怀疑,中信尼雅2021年的收入暴涨,莫不是已经通过经销商囤货,提前透支了下一年的业绩?进而造成2022年业绩明显下降?
而2022年的业绩低点,自然也就衬托出2023年收获了一个好成绩。但是,从实际经营周转的角度来看,中信尼雅显然并没有走出困境。
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,中信尼雅存货已高达16.45亿,存货周转天数高达8059.7天!
按理说,酒业存货规模较高,也属正常。但问题是,葡萄酒市场萎缩,存货越积越多。尤其是对比张裕来看,其存货周转天数基本在700天上下。可见,中信尼雅的库存问题相当严重。
为解决存货积压,中信尼雅将部分原酒用于贴牌代工销售。这样虽然降低了存货规模,却由此造成巨额减值损失。2022年,中信尼雅巨亏8.81亿,其中,存货跌价准备高达8.63亿。
而即便计提减值后,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,中信尼雅存货仍然高达8.21亿,存货周转天数3,169.01天。
回到开头那句话,如今的葡萄酒,整个就处在“没有最差,只有更差”的局面下。行业如此,公司亦是如此。
横向对比,老大哥张裕的抗压能力还是要远超中信尼雅的。虽然业绩持续多年萎靡,但凭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葡萄酒白兰地双主业支撑,张裕至少没有屡屡披星戴帽。
数据显示,张裕的管理费用率大约在7%上下。然而2022年,中信尼雅的管理费用率一度高达47.79%。2023年前三季度,因营收增长摊薄后的管理费用率仍然高达22.95%。
注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