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7月26日,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《2023年上半年酒类进口情况》。数据显示:2023年1-6月,我国酒类累计进口额21.27亿美元,同比增长8%,累计进口量为4.4亿升,同比下降7.8%。
整体来看,进口酒市场有所恢复,同时量减额增的趋势明显。其中,进口烈酒一改去年下降颓势,量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,份额占比再创新高;进口葡萄酒下跌再度提速,进入更为深度的调整周期,进口啤酒转负为正,量额呈现个位数增长。
数据显示,2023年1-6月,烈酒进口量5868.25万升,增长10.45%;进口额11.47亿美元,增长34.08%,量额大幅增长之下,进口酒第一大品类优势进一步扩大,份额占比高达54%,再创历史新高。
白兰地在上半年的强势增长,直接拉高了进口烈酒的数据增长。与去年同期量额均呈20%以上的跌势相比,今年1-6月,白兰地量额均呈现两位数增长,其中,进口金额的增幅更是高达31.42%。
而对比去年来看,今年上半年威士忌进口数据增长平稳,与去年同期持平,综合去年整理数据可以发现,进口威士忌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,量额增幅趋于稳定,于去年开始,逐步进入稳步增长的态势。
对于今年白兰地的增长,和富酒业销售总监谢斌认为,主要是来源于去年白兰地进口数据畸形下跌的回补。“受去年客观因素影响,去年上半年,上海、深圳等进口商集中的华南地区货运受阻,无法正常清关,进而导致了进口量急剧下跌”,谢斌表示。
“从进口金额上看,白兰地虽用实力捍卫了进口烈酒‘一哥’的地位,但拉通2019年以来的数据看,2020年-2023年这四年的平均进口量,是比2019年降低了10%左右,从品类上看,白兰地的消费量其实是处在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中。”谢斌表示。
与白兰地消费量的缓慢下降相反,随着消费多元化的发展,威士忌、利口酒及龙舌兰等其他进口烈酒的消费量正在逐年攀升,拉近甚至反超白兰地。对比近5年的进口酒数据,这一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。
数据显示,2019年1-6月,白兰地进口量1870.75万升,威士忌为1051.14万升,利口酒为1070.76万升。仅用一年时间,利口酒便以1486.8万升的进口量反超白兰地的1280.49万升,此后三年,更是与白兰地保持波浪形并行趋势。
事实上,不仅仅是利口酒,随着威士忌品类的持续火热,威士忌在经历了2021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,进口量也逐渐赶上白兰地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1-6月,白兰地进口量1775.1万升,威士忌为1628.88万升,利口酒为1793.1万升,三大烈酒的进口量逐渐趋平。
需要注意的是,威士忌和利口酒进口量虽然趋同于白兰地,但进口金额却始终难以企及。
谢斌指出,“近年来,受威士忌市场火热影响,单一麦芽和调和型的进口量虽然都有增长,但提价主要还是集中在单一麦芽,而占比更大的调和型则是不温不火,进口金额没有同比例地增长,所以呈现在市场上,就是威士忌的量涨上去了,但实际的金额并有没拉高。”
同样,类似情况也体现在利口酒上,受品类单价普遍较低制约,利口酒的进口金额也难以随进口量一同飞升。
2023年1-6月,葡萄酒进口量为12826.05万升,进口额5.9亿美元,量额分别下跌29.8%和18.8%。无论是瓶装酒还是散装酒,量额均呈现两位数跌幅,且跌速明显。进口数据排名前13的葡萄酒原产国中,除了新西兰与南非逆势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度增长,进口葡萄酒市场表现极为消极。
有业内人士向酒业家表示,“受国内干白市场的积极影响,新西兰及南非的数据增势明显,但主要还是由于基数较小导致增幅较大,短期来看,不具备太多参考价值。”
在2L以上、10L以下的大瓶酒方面,意大利与阿根廷量额增势明显。但中国进口葡萄酒联盟秘书长、万国酒联(北京)国际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继表示,“大容量主要用于家庭消费场景,在国内葡萄酒消费习惯没有大面积养成的时候,进口商做大容量更多是基于差异化竞争的考虑,将其当做特色去卖,而并非以市场为导向。”
在上海圣加美图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轶看来,尽管公司业务在上半年增长40%,但整体来看,今年仍然是进口葡萄酒市场近4年来最差的一年。
张轶表示,“公司上半年增长主要源于2-4月份的增长,但这更多是市场放开之后的补货型需求带动,并非真正消费意义上的增长,随着消费市场表现不佳,渠道对未来的预期被打破,5-6月市场销售出现明显下滑趋势”。
“从5月开始终端明显动销减弱很多,我们手上很多名品都面临这一问题,整体市场可见一斑,那些前期对市场不够重视,没有抓住2-4月补货需求的进口商下半年会更惨”,回顾今年上半年市场,张轶表示对下半年的担忧。
受上游综合成本上涨所致,今年上半年,进口酒均价呈现出整体上涨的趋势,这一点连低迷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也不例外。成本不断上涨,进口酒品牌不得不随之提价,面对当下日益内卷的中国酒类市场,进口酒也呈现出分化趋势。
综合各酒商反馈来看,今年上半年,进口烈酒呈现出明显的消费降级趋势,而进口葡萄酒则向精品化发展。
广州一洋酒商唐琦(化名)向酒业家表示,“以前干邑1000元以上卖得好,但现在是500-600元之间卖得好,虽然之前对消费降级有一定预期,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、这么狠。”
“以往卖10瓶1000元就能完成任务,现在至少要卖20多瓶才能完成。关键是市场内卷之下,需求本来就是降低的,所以即使快到中秋了,目前渠道上还有不少春节的货,按照往年的情况,这本该5、6月份就该卖完的。”唐琦感叹地说。
需要注意的是,消费虽然降级,消费量虽然减少,但基于每年的增长目标,上游厂家向渠道施加的压力却没降低。“我今年干邑某头部品牌做1个亿,明年就会给我涨到1.2亿,如果市场没有好转,很多人最多再熬一年。”广东另一洋酒商张力(化名)表示。
消费降级之下,威士忌也未能幸免,广东洋酒商王总透露,“目前威士忌的主销价在300元左右,以无年份为主”,对比之前的300-500元,目前的威士忌消费价格段存在一定程度回调。
宋继表示,“随着葡萄酒专业饮用人群的增多,国内葡萄酒呈现出精品化的发展趋势,目前低端的、便宜的产品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进口了。”
张轶同样指出,“现在大众价位段的葡萄酒消费正在减少,而这正好是智利酒对应的消费群体,这也是智利酒今年量价额同比下滑较多的原因之一。”
“目前进口葡萄酒动销价格段相比往年有所提升,但仍然集中在200元以内”,味朵实业(上海)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春明表示,“以前我们进的1-2欧元的葡萄酒,现在涨到4-5欧元,最终呈现在终端的价格基本都在100元以上,200元以内。”
葡萄酒资深业内人士白子仪同样证实,“进口葡萄酒大众消费价格段上移的情况确实存在,相比以前,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消费量减少,本着喝得少喝得好的理念,消费单价会比以往有所提升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不管是进口烈酒还是进口葡萄酒,消费价格段变化虽有不同,但最终都殊途同归,呈现出品牌化集中的趋势。
谢斌表示,“存量市场竞争越激烈,越向头部品牌集中。生意不好的时候,客户一定是追求安全效应。”
“存量市场的竞争,主要还是集中在品牌上,不是一线品牌很难抢到存量市场,今年很多二三线品牌都没怎么做推广,就是因为没有钱,没有基础量,市场越往下走,越是强者恒强的时代。”张轶表示。
即刻参加2024(第四届)华南中酒展、2024(第八届)中酒展。黄金展位火热预订中......2023进口酒半年数据出炉:白兰地强势回归量额均双位数增长葡萄酒进口量下降近30%